袁文绍入朝已有六天,期间不发一言,如今当众连上两道奏章,也算是一鸣惊人了。
李内侍不由得幽怨的看了袁文绍一眼,然后又小碎步过来从袁文绍手中接过奏折呈给赵祯。
袁文绍递过奏章后说道,“编练新军可从现有的军队中抽调,或是改制即可。”袁文绍说道。
“钱粮,可停止于西夏岁赐,二来可令士兵屯田自足。”袁文绍提了两个不痛不痒的建议。这件事儿还是得等一步一步来。贸然提出只会不容于朝廷。就算他有改制的想法,也得团结大多数人。司马光还要再问但是被赵祯的话给阻止了。
赵祯接过看了两眼。随即便放在一旁。
“平昌侯之奏,朕下朝之后自会翻阅细看。”赵祯开口道。
赵祯的开口是对袁文绍的解围。
对于大周的皇帝来说,平定西夏并不迫切但是若说收回燕云十六州那立刻就有了兴趣。
袁文绍手持笏板行了一礼后便退回来自己的班序之中。
袁文绍昨日还在想着要不要上这两本奏章。
结果当天下午就接到了甘正德兵败西夏的消息。
出了这样的事情,朝廷定然会对立储之事暂时搁置。
所以今天袁文绍便把奏章带着,想着万一有好的机会,以备不时之需。
这份奏章是袁文绍拿出来打算试试水的。
最终朝堂上的议事还是以东西两府宰执商议的结果执行。司马光就算说了再多也没能改变赵祯的想法。
这件事儿就到此为止。
下了朝之后,诸位宰执忙着回去处理事务,赵祯也就清闲了下来。
回到福宁殿之中,赵祯一边传膳一边将袁文绍的奏章仔细的看了一遍。
今天赵祯忙了半天,早上也没好好的吃口饭。
看到精彩之处连连叫好。饭菜上来了也顾不得吃。
等到李内侍提醒后这才反应了过来,让刚才的李内侍去将袁文绍叫到福宁殿。袁文绍刚出了宫门,正准备上马打算去天武军驻地看一看,就回家。
结果刚才官家身边的李内侍将他拦住了。
“侯爷且慢,官家召侯爷去福宁殿奏对。”李内侍一路小跑,气喘吁吁的说道。
听完李内侍说的,袁文绍心中便有了成算。
“请吧,侯爷。”李内侍一伸手对着袁文绍说道。
袁文绍只得跟着李内侍从事按着来的路返回。
福宁殿内,赵祯正在用餐,等着袁文绍参拜之后,赵祯专门给袁文绍赐了座。
袁文绍便在一旁等着赵祯吃饭。
“卿的奏章,朕刚刚看完,对待军队弊病以及天下形势,可谓是一针见血。”赵祯吃完饭后评价道。
“此乃臣在西北三年,所总结的。一家之言,有疏漏之处。还望官家见谅。”袁文绍躬身说道。
“卿所言花队与纯队朕颇有不明白之处。”赵祯问道。
袁文绍便将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
“卿之言乃是良策,然则如今国库空虚,卿言屯田,停赐虽能缓解,然不足以支撑西北之用。”赵祯感叹道。
“臣知道,然此非臣之所长。不过臣相信,朝堂之上的诸公都是饱学之士,必然能对国库空虚之弊做出应对之策。”袁文绍道。
这件事儿他虽然有一定的想法,但是不太适合出这个头。
除了他是武将外。
还有便是因为历来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军队的改便战法还好说。
若是对税收动手就会触动太多人的蛋糕,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商鞅,张居正无外乎如此。
就是雍正,虽不至于死无葬身之地,却也影响风评。
所以这件事暗中推动一两把可以,或是指明正确的方向,若是亲自下场还是算了吧。
袁文绍自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志向。
这件事儿还是留给有志向的人来做。
他自己安安心心的享福算了。
“卿可谓国之肱骨。”赵祯转移了话题。
表扬了一下袁文绍。
旁边的起居官,连忙将此时记录。
“实则朕对于卿闻名久矣,第一次见面还是对卿封爵,银州一战,卿打出了我大周的军威,斩将夺旗。。。。”赵祯继续夸赞道。
“陛下谬赞。臣之功勋全赖边关将士用命,奋死搏杀,薄帅指挥得当,臣只是薄帅帐下一小卒,侥幸才有此军功。”袁文绍谦虚道。
“卿家过谦了。”
赵祯又拉着袁文绍说了会话。
一番奏对过后,便已经到了午时,赵祯才放袁文绍走。
这也是今日诸多宰相们都有事要忙,不然赵祯的时间也轮不到袁文绍。
袁文绍出了宫门之后,骑马回家。
如今已经到下班的时间了,天武军倒也不必日日都去。等他转到御街夹道的时候,被一个内监叫住。
起初袁文绍还以为是赵祯又要将他叫回去。
结果等来人自报家门之后,原文绍才知道此人来自兖王府。
来人说兖王在潘楼设宴宴请袁文绍。
被人家堵在了路上袁文绍无奈只能跟着去了。
到了潘楼,袁文绍跟着内侍上了二楼,便看见了兖王。
一个中年男子。身材高挑,面容威严。
一张国字脸,有几分人君之相
袁文绍走上前作揖行礼问安,“臣见过殿下。”
“袁侯来了,请坐。”兖王伸手指向一旁的空座对着袁文绍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