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运输还是很谨慎的,从头一天深夜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利用夜色的掩护,在严密的保护下,猎鹰1号运载火箭终于安全抵达了发射场。
清晨时分,随着倒计时念到0,火箭发射按钮被重重的按下。
大地在震颤,天空在燃烧,一道道炽热的烟雾从火箭底部喷射而出,推动着它冲破大气层,进入未知的宇宙。
发射大约过去一个小时左右,在发射场的控制中心,雷达控制员确认3颗“星链”1型通讯卫星在近地轨道成功入轨,卫星在第一时间就发回了通讯信号。
卫星发射成功后,叶明并没有特别兴奋,因为,这次也仅仅算是一次尝试而已,毕竟猎鹰1号也只是一艘小型运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也只有670公斤,这三枚星链1型卫星已经是它的极限了,未来肯定要在猎鹰1号的基础上再研制更大运载能力的后续型号运载火箭。
这三颗星链卫星都只有222公斤重,总重量666公斤,略低于最大载重。
而在进行完卫星入轨后,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让这颗小型运载火箭整体回收,这也是这个项目最难的一点了。
由于叶明使用的运载火箭是小型,只有原本历史上SpaceX公司猎鹰9号的不到十分之一重量,这也使得猎鹰1号具备使用超音速减速伞降落回收的可能,再加上叶明采用浅海回收方式,整体回收的成功率也会大大增加。
当然,这也只是用于小型运载火箭弹回收方式,如果将来太空探索公司想要建造个猎鹰9号那样的大型可回收式运载火箭,降落伞减速滑翔浅海回收的方式就不能用了,因为根本就没有能够支撑数百吨重量的超音速减速伞。
到那时,叶明就需要另想办法了,或许,到了那时,原本马斯克设计出的垂直起降回收方式也能被叶明研究出来呢!
其实,叶明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虽然他已经测算过,这种回收方式的成功率高达90%。
他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有一点,那就是猎鹰1号的防渗水能力只能在浅海中坚持一个小时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范围,设计时做的防水措施很可能会失效,只要运载火箭的核心控制设备进水,火箭内部的电子设备就彻底毁掉了,即便是能回收个外壳,价值也不会很大。
一个小时回收时间,这无形中增加了回收的难度。
就在运载火箭滑入大气层的同时。
在南海渚碧岛附近海域,海军的南海舰队分散驻守在这片海域附近,所有人员一级战备,严密巡逻警戒着周边海域。
现在,这一片海域已经成为了禁区,禁止任何外来船只进入。
南海舰队的总指挥官林志远将军拿着望远镜望向天空,心里也不由的有些紧张。
他很担心这次仓促进行的发射任务会失败,更担心之后难度更大的回收工作无法完成。为了预防万一,林志远将南海所有中大型军舰都聚集到了预定海域附近,以保证运载火箭落入海中的第一时间,就能有至少3艘华夏军舰赶过去保护现场。
如今,南海舰队的规模逐渐扩大,已经从最初的靠小艇当家,到现如今已经拥有15艘排水量5000吨在以上大型军用船只,中小型军舰超过100艘,战斗力提升了不是一点半点。
不仅数量上大幅增加,同时,质量也有了飞跃发展,虽然现在的南海舰队还没有航空母舰,但却有导弹巡洋舰、大型护卫(反潜)舰、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大型补给舰、大型登陆船,各类大型军舰都配备齐全了。
这次运载火箭海上回收,自然也需要严密保护,虽然天空探索公司是华夏民营企业,但这是叶明的公司,以叶明的技术能力,这种运载火箭自然不能轻视。
按照叶明的要求,这次回收落入大海的运载火箭,需要在一小时内将落入浅海的运载火箭找到并打捞上来,整个过程不能有碰撞损伤,不能进水,不能被人近距离查看运载火箭的回收情况……
这么多要求,这也只有出动海军主力舰队才能做的到了。
出动海军更主要的原因是防止被外国敌对势力窃取秘密。
有外国舰船靠近,这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如今,就有周边港口开出来的舰只靠近了这片海域。
其中,最大的几艘舰艇自然是霉国的。
霉国在东亚、南亚部署了三支双航母舰队,可谓实力强大。
这次突然收到消息,虽然消息来得很突然,但还是有3艘舰艇赶过来看“热闹”。
很快,在万众瞩目之下,天空中闪过一抹刺目的亮光。
在科考船的探测下,刚刚穿过大气层的猎鹰1号运载火箭正以每秒8千米的速度快速降落下来,距离接近此地只有一分钟时间了。
由于大气阻力的作用,当运载火箭高度从350公里降低到约100千米时,运载火箭外部的气动作用加剧。
阻力和大气压会让航天器的速度飞快下降,这个时间段非常危险。
在这个过程中,运载火箭受到气动热和气动力的双重作用,很可能会导致逐步解体和烧蚀。所以,在进入大气层时,运载火箭不仅不能减速,还需要远程控制发动机进行适当的加速,以保持运载火箭不会因为失去动力而翻转坠毁。
为了控制这枚火箭,叶明利用了至少3枚北斗通讯卫星远程控制猎鹰1号,期间不止一次调整了它的飞行姿态。
为了降低运载火箭失控坠落的风险,叶明几乎是调用了附近的所有卫星观测这次降落回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