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摊摊手无奈的解释道:“我早就劝过他了,是他不听的,我都说了我设计的歼10样机就不用进行检测,直接进入量产阶段就行,他非不放心我的设计,非要去吹风洞,测结构强度,这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我还没埋怨他浪费咱们设计院的资金呢!骆洋他们几个也是够大胆的,竟然不听我的话,跟着去西飞了,哼,看回来我怎么收拾他们。”
其实,歼10的定型设计工作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完成了,之后的一段时间,设计院先是对刚刚制造完成的歼10的样机进行了结构强度测试,然后便准备进行系统原理性和风洞实验,这也是设计任何一款战斗机都要经历的检测过程,但凡有一点不兼容不稳定因素,便很有可能会将之前的所有工作推倒重来,由不得半分懈怠。
而对于大张旗鼓的进行风洞实验,叶明是不愿意的,因为他知道自己使用机体结构都完全复制了前世已经定型的歼10C战斗机外形,既然前世的歼10C能够大量量产,就说明风洞肯定吹过了,这个气动布局和机体结构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常规的吹风洞测试根本就不需要。
更何况叶明在自己脑海中已经模拟了歼10的飞行姿态,算不上特别优秀,但也不算太差,对于一架三代机,这种性能已经足够了。
风洞实验是将歼10样机送到西飞制造厂做的,老宋倒是没将歼10的生产线喝项目都搬回去,虽然叶明没说过要在这个项目中占一份功劳,但是宋老还是没有将歼10的功劳都揽入自己身上。对于西飞来说,至少制造好的歼10战斗机被叶明送回来了,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他们可以利用风洞测试的这段时间进行生产线复制,对此叶明倒没有任何意见,甚至让宋老自己做主,选几个优秀的飞机制造厂组建生产线,将歼10战斗机的产能尽快提上去。
如果不是叶明的干预,歼10系列要到1998年才完成首飞,到2002年才进行量产,到叶明穿越的那年已经生产了700架之多。
这一世因为叶明的原因,歼10在1984年初就设计生产出来了,如今吹完风洞,基本上可以定型了。
虽然技术设备和性能相比前世略有改变,战力也要差一点,但经过叶明重新设计的歼10仍旧是一架三代机,可不是歼7-G那样的准三代,而是货真价实的三代机。
既然已经定型,叶明自然想要尽快将产能提高到前世的700架那么多,而这是设计院一家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所以,叶明对于西飞想组建歼10生产线是乐见其成的,设计院只要保留一条歼10生产线就够了,如果其它飞机制造单位也想要获得歼10的生产技术进行联合生产,他也不会从中阻拦。
毕竟联合生产这种情况在国内非常常见,像是歼7当初就是沈飞设计生产的,但是在生产制造的时候,沈飞却将生产技术教给了成飞、贵飞等众多国内飞机制造单位,就连北方厂都在沈飞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条歼7的生产线,有了一定的歼7生产能力。
这也是现如今,歼7在国内的数量超过2500架的原因之一,只靠一家之力是无法实现产量爆发式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