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强巴从南林寺的院子里走了出来,站在南林寺外望向山脚下的官道,还真有几个人在此经过的身影,虽离得稍远,但也能看的出并不是本地人的样子,强巴的内心立刻就不淡定了,眼下无论是什么人经过他都必须上前去一探究竟了,否则这突然出现的天兆又作何解释,要是因此错过了一场机缘,但才是最大的遗憾了。
事实证明强巴的判断果然没有错,当他兴师动众地带领南林寺的全部僧众奔向官道的时候,果然见到了他此生印象最为深刻的那个人。尽管如此,他还是十分恭敬地问询了一番,确认来人正是国师本人之后,他内心的惊喜和震撼可想而知。
要是不身上的僧袍在时刻提醒着他注意自己的身份,恐怕强巴都要激动的跳起来了,而跟随他一起从南林寺出来的僧徒也终于反应过来,好在强巴法师在南林寺的声望和地位绝对称得上说一不二,因此只好保持一定的克制,但脸上的表情却是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掩饰的。
强巴没有想到,在双方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国师竟然会答应他的请求,愿意亲自前往南林寺小坐。
吐蕃佛教这一系,从寂桑上师圆寂之前开始和这位大兴国师建立起一种无形的缘分,到后来的大师兄芙蕖主动接近国师,认真学习和参悟国师的《吐蕃施政纲要》,乃至当面向他请教,但始终无缘将国师请到红叶寺传法。
如今,大师兄芙蕖的愿望就要在小小的南林寺实现了,此时的强巴十分痛恨自己,为什么自己当初没有好好的学习一下大兴的语言,现在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当面向国师请教的机会,却要通过翻译人员的嘴来转达自己的意思。
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想办法让国师在南林寺留下点什么变成了强巴法师内心的一个小小夙愿,虽然这对于佛家弟子而言有些过于功利,但大兴国师楚良才在吐蕃佛教的地位非同寻常,那可是寂桑法师遗言法谕中的护法善神的化身。因此,从见到楚良才的那一刻起,强巴就十分虔诚地执弟子礼,佛门弟子向护法善神祈求恩赐,应当算不得功利吧,至少强巴自己是这么想的。
南林寺虽然规模不大,但在强巴法师的悉心主持下,仍然显得干净整洁,经堂大殿庄严而又不失精致,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大兴人光临此地,因此无论在饮食习惯上,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是按照吐蕃人的偏好设置的。
好在国师本人并不介意,在强巴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南林寺的每一个地方,并且对于强巴法师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于楚良才而言,来康城之前他的确没有想到吐蕃佛教在官方推行新政的过程中,默默地深入吐蕃各地做了这么多的思想工作,使得普通的吐蕃百姓更加愿意相信新政推行后的种种有益变化,从而更加平和地接受大兴文化的介入。
于几方而言,这都是一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现象,因此最终在颂经堂里谈话的时候,楚良才也大方地表示,强巴法师如果有什么需求,只要他能够予以满足的,都会尽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