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客观地讲,上一次的“丁卯之役”,朝鲜国对大明的忠诚是有目共睹的,但大明却没有尽到宗主国保护藩属国的义务,令朝鲜国寒心。
若是这一次大明再对朝鲜见死不救,恐怕日后大明也就没有什么作为天朝上国的威信可言了,日后又有谁还愿意做大明的藩属呢?
所以朱由检的心里一直都是想要出兵救援朝鲜的,虽然如今大明确实没有救援朝鲜的能力,但是惠王有啊,也正是因此,他才把主意打到了朱兴明的头上。
只不过说到朱兴明,朱由检这心里也是没底儿的,且不说朱兴明这身份实在太过特殊,不同于普通的藩王官员,便是普通的封疆大吏,尤其是手里握着军权的,朝廷都尚且未必能够指使得动,对朝廷的旨意阴奉阳违,甚至借故推诿敷衍的情况也不少见,之前的毛文龙便是一个典型。吃皇粮的朝廷命官都尚且敢拥兵自重,抗旨不遵,就更不要说朱兴明了。
要知道,朱兴明手底下的十万虎狼之师可是完全有推翻大明的实力,足以威胁到朱由检的皇帝之位,如今人家肯向大明称臣效忠,乖乖做个老实藩王,朱由检就已经得去烧高香了,怎么还敢奢望指使人家去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所以这朱由检此时是万分苦恼与纠结,对朝鲜见死不救他又不舍,想让朱兴明替自己去救朝鲜他又不敢,实在是进退两难啊!
而就在这时,突然有十多封提议请惠王出兵援朝的奏疏被递了上来,无疑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也更有要搏一搏的冲动!
不过贸然给惠王下旨,强行要求他出兵救援朝鲜,未免太过冒险,而这些奏疏中也有人十分贴心地向朱由检提议道,可以先让孙承宗去谈谈朱兴明的口风和意愿,再做定夺。
朱由检看了这个提议,顿时便豁然开朗了,他发现自己还真是当局者迷了,一时间急昏了头,竟然连这么浅显的办法都没想到。
既然现在有了办法,朱由检的心情自是好了许多,当即便派人去了山海关,将此事告与孙承宗,让孙承宗替自己去探探朱兴明的口风。
孙承宗面对来使自是十分坦然,毕竟这事儿也算是他在暗中推波助澜,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内,对于朱兴明的意愿,他也早就已经知道的很清楚了,没有必要再去跑一趟沈阳城,去探什么口风了。
不过表面上,孙承宗自然还是免不了要在使者面前演演戏的,把使者留在山海关内好生伺候,而他则离开山海关到宁远城和锦州城巡查了一番,看了看从锦州城到辽河一线之间新修建的堡垒的工程进度,便又回到山海关去了。
而后他直接拿出自己早就已经写好的奏疏,将其交给了朱由检派来的使者,让他把这封奏疏帮自己递交给皇上!
孙承宗的这封奏疏中,自是大加赞扬了朱兴明的大公无私,和对朝廷的忠心耿耿,字里行间都毫不掩饰自己对朱兴明的敬佩,可谓情感真挚,发自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