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兴明施完了礼,李炼钢便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大总统,车马已备好,您请上车,移驾北山基地检阅三军!”朱兴明点了点头,便直接迈步朝前走去,在李炼钢的引领下,上了马车。
直到看到朱兴明坐上了马车,关上了车门,王承恩才终于从惊讶和疑惑中回过神来,刚刚朱兴明和李炼钢之间的对话,实在是让他倍感惊讶,也同时让他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惊讶的是,朱兴明手下的军队竟然多达十万,根本就不是他眼前看到的这几百个,他之前对朱兴明战力不足的担忧完全都是多余的,如此一来,要对付建奴,胜算可就大得多了!
不过虽然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王承恩还是有些难以置信,朱兴明竟然可以在一天之内集结十万大军,这样的集结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
而且,这个名叫李炼钢的将军,很明显是早就接到了朱兴明的命令,才能提前集结军队,完成作战部署的,那么问题是,朱兴明要南下亲征的决定是前天才做下的,他又是怎么在一天之内将命令传达给远在北山的李炼钢的呢?
王承恩是昨天一早随朱兴明乘坐火车赶往这边的,就算是朱兴明提前一天派人给李炼钢传令,李炼钢也最多只有一天时间准备。
一天之内能够将十万大军集结完毕吗?更不要说他还已经完成作战部署,连先头部队都已经派出去了,这样的动员速度,在明军之中,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对于王承恩而言,与其让他接受这样的现实,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推测,他认为,这十万大军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集结完毕,一定是这十万大军本就驻扎在北山北麓一带,距离很近,所以方便集结。
或者说,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新波尔王早就已经打算要南下了,所以早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自己过来求援,只是凑巧帮他找了个南下的由头。
若是王承恩的这些想法让朱兴明知道了,朱兴明一定会笑掉大牙的,不过虽然王承恩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但他会有这些想法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人总是很难接受认知以外的事物。
抛开朱兴明手下的部队纪律性和执行力的主观优势,仅在客观层面上讲,发达通讯和交通,就已经是当今世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在朱兴明做出南下亲征的决定之后,他的命令就已经通过电报发往全境,各地的部队在接到命令后便第一时间乘坐火车前往了北山北麓基地集结,军械物资也随之被运送了过来。
这火车王承恩已经亲身体验过了,但是对于电报,他可能还难以想象得出,这世上竟然还真有可以“千里传声”的法宝!
其实西伯利亚的电报也是在近三十年才完成全境覆盖的,这玩意儿虽然构造简单,但是对生产技术和材料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尤其是材料方面,不论是电报机还是电线,都需要大量的黄铜,而在矿产丰富的西伯利亚地区,铜矿数量却并不算多,主要集中在乌多坎地区,也就是贝加尔湖的东北部。
这里的铜矿储量预估高达1500万吨,是世界上已知储量最大的铜矿,但同时开采难度也是非常高的,以现在的工业水平,还无法大量开采,只能勉强进行小规模开采冶炼,产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年产铜不过百吨。
受限于铜的产量,电报的生产和铺设速度很慢,历经近二十年才将全境所以城镇和军事基地连接覆盖。